9月22日,中國民營經濟主流媒體《中華工商時報》在顯要位置刊載了通源環境董事長楊明先生的專訪報道。專訪中,楊明先生回顧一路走來的創業之路,強調“責任”對于通源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他也表示通源環境一直在用自身發展回饋環境,回饋社會。
以下是報道原文: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從1999年創辦開始,通源環境致力于環保事業已有20余年。“環保就是責任”,通源環境董事長楊明將“責任”作為立身立企的根本。
1999年,25歲的楊明從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辭職,毅然投身環保事業,創辦安徽省通源環境節能股份有限公司。提及創辦通源環境的緣由,在巢湖邊成長起來的楊明說,對于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他有一種天然的親近和熱愛。加之,從業之后,看到大型工業企業簡單處理工業固廢以及污水的現狀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些未經處理的有毒廢水四處橫流,讓原本清澈的水源逐漸被污染。懷有一顆對保護環境熱愛的赤誠之心,才有了后來的通源環境。
“責任鑄就,境善境美”,楊明將其定為公司的品牌理念。2020年,通源環境在上海證交所上市,成為科創板上市公司。從最初只有5人的創業團隊到擁有近千人的上市企業,楊明感慨道,上市絕不是企業發展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同時也意味著企業將肩負起更多責任。公司上市后,對于通源環境所處賽道的未來發展,楊明很有信心。他說:環保行業細分領域較多,參與競爭企業數量眾多,市場集中度不高。
經過多年發展,通源環境將業務范圍定位于固廢污染綜合整治、污泥污水及水環境綜合整治和環境修復。從1999年開始,通源環境便將核心領域聚焦于固廢污染綜合整治,2006年作為其重要轉折點,開始接觸大量環保業務,也是在這一年,楊明帶領通源環境正式進軍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并在此基礎上,聯合多所高校、相關產業運營的企業一起進行新業務研發和實踐;2010年,在多個項目中,通源環境運用自主研發的設備進行處理,實現技術突破,大大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2015年,成功開發污泥高干脫水炭化處理處置技術和河道底泥一體化處理處置技術。
經過20年的深耕,通源環境逐漸擁有了自己的事業版圖,目前在全國擁有7家分公司,9家全資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8家參股公司,其中包含自主研發的裝備制造基地,依托技術中心,擁有專業化的研發團隊,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環保工程是項“苦差事”,只有自身擁有“硬實力”才能在行業內擁有一席之地。通源環境的業主單位通常這樣評價通源:“通源公司這班人是重責任、講信譽、打硬仗的巨人隊伍。”為何做出這樣高度的評價?因為通源的項目常常是省市環保重點項目,級別高、項目緊、任務重,如何按期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需要考驗團隊專業、經驗以及協作能力。在完成眾多項目后,鑄就了通源環境這樣的“硬實力”。
如今通源環境公司的工程項目幾乎遍布全國各地。例如:無為污泥處置中心,主要服務無城污水處理廠和城東污水處理廠,由通源環境于2017年1月開工建設,2018年結束試運行,并托管運營至今。凱里市污泥處理處置中心則是通源環境在凱里市投資建設的BOT項目,接收凱里市行政區域內污水處理廠含水率80%污泥處理處置,項目采用高干脫水炭化處理工藝,將含水率80%的污泥脫水炭化制成污泥基生物炭,污泥基生物炭外運資源化利用作為有機肥配肥、建筑材料生產原料等使用,徹底解決凱里市污泥處理處置難題。
經過多年發展,通源環境已經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安徽省兩化融合示范企業。依托自主研發的固廢污染阻隔修復系統構建、污泥高干脫水炭化處理處置、河湖底泥一體化處理處置等核心技術體系,通源環境將自身定位為集方案設計、裝備研制、項目建設、運營服務為一體的環境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主要服務政府部門及下屬單位、大型企業等客戶。
而上市后,對于通源環境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重點投向,楊明表示,資金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具體包括:在現有研發技術中心基礎上,引入仿真模擬實驗室、研發合成實驗室、分析檢測實驗室、裝備設計及工藝集成實驗室和智慧運營實驗室等研發相關專用儀器設備,進一步增強研發、試驗和檢測能力,為公司技術創新提供軟硬件支持和實驗保障。同時,通源環境將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建立更為完善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增強對研發人員的指導與培訓,提升研發人員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以適應企業自身工藝技術研究及產業應用需求。
根據規劃,通源環境還要對現有技術和工藝進行改進和升級,以及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和攻關工作,不斷完善業務領域核心技術體系,在環保領域打造精品。
2020年,安徽等地遭遇特大洪水,通源環境全體員工積極為抗洪戰士們奔走,經過多種渠道購買安全帽、雨衣、雨鞋及夜間照明設備等抗洪物資送到一線。
而在疫情快速傳播之際,通源環境全體員工迅速進入戰斗狀態,用實際行動履行環保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扛起了疫情防控及公司所在地與疫情相關的醫廢收運處置的重擔,調配人力、物力全力支持防疫攻堅戰。隨著疫情的快速蔓延擴展,通源環境污泥事業部成立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楊明親自監督,事業部負責人掛帥指揮,基層各單位負責人共同參與。大家多次組織召開遠程視頻會議,結合污泥、污水、填埋場防控特點,對各風險點嚴格把關,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抗疫生產一線中去。
作為一名安徽建筑大學畢業的學子,楊明也時刻不忘師恩,每年通過公司捐助母校,設立獎學金,資助莘莘學子。
最后,楊明也表示,未來,公司仍將通過各種形式的公益活 動回饋社會,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履行更多社會責任。